科学网—一周三思
近日,教育部发布的《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以下简称《标准》)规定,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成绩将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毕业时如果测试成绩达不到50分,将按结业处理。
毋庸置疑,《标准》的出台既必要又迫切。但从长远来说,解决好公民体质问题仅靠一些规定、一些“硬指标”还远远不足。增强人民体质须多管齐下,才能让“文明精神、野蛮体魄”的观念融入每个人的血液。
首先,大学生体质持续下降,不注重体育锻炼是主因,而这和长期以来应试教育影响关系紧密。不少学校只注重分数,不注意学生身体锻炼,在课程安排上常常挤占或取消体育课,因此导致学生难以树立正确的健康观,逐渐失去对体育锻炼的兴趣。
增强体质要改变观念,培养兴趣。运动促使人体分泌多巴胺等令人愉悦的物质,但这需要一个过程,通常要经历一个阶段的锻炼之后才能在运动中体验到这种快乐。大学生活相对更规律、时间更充裕,有条件培养出这方面的兴趣爱好。
其次,就目前多数高校的情况去看,体育资源不足也是硬伤。不少学生因没有场地、器材单一而对体育运动失去兴趣,还有些学生找不到自己喜爱的项目。这要求学校方面在严格《标准》要求的同时,因地制宜,在运动场馆之外添置各种健身器材,满足学生多元体育锻炼要求。
最后,全民健身氛围的形成需要引导和培养,要让人内心真正感受到运动的快乐。大学生更容易接受新事物、新思想,并将某种行为固化成习惯。
因此,遏制大学生体质下降不应该成为最终目标,增强人们体质须多管齐下,并在大学阶段抓实、做好。
本周,一组顾客在宜家门店蹭睡的照片在网上被广泛转发,并引起国内外媒体的深度报道和讨论。
据报道,7月11日下午1点至2点间,仅宜家北京四元桥店就有60余人蹭睡。部分蹭睡者鼾声大作,引来路人指点。在记者的采访中,“深度体验”床具、孩子需要休息等成为蹭睡者的理由。还有顾客表示,因为常到宜家,“没把这儿当商场”。
与网络和纸媒上热火朝天的讨论相比,涉事商家倒显得很平静。宜家工作人员介绍说,对长时间占用沙发、床具的顾客,他们大部分时间都是听之任之,公司也并没有强制规定要求员工劝离长时间占用家具或在床上睡觉的顾客。
对蹭睡现象,应该说既不违法违纪,又谈不上道德问题。商家为了不产生摩擦对此听之任之,或许只是一种经营策略,但这不应该成为部分人理直气壮蹭睡的理由。任何人的行为举止,应该以不损害或影响其他人为尺度。毕竟商场是公共场合,商场蹭睡并非无关他人,部分蹭睡行为或多或少会影响到其他人购物、给他人造成不便或不愉快的感受。
作为一名消费者,我们设身处地考虑一下,自己去商场购物,掀开床品被褥,赫然发现里面躺着一个大活人时是什么感受;或是你想仔细看看产品细节,却有人长时间占用产品时的无奈。
中国人多有从众心理,也许部分蹭睡者觉得某一行为不太合适,但看到他人这样,也就不假思索照样做了。在商场体验区,出现一两个蹭睡者不算得上什么,但几十个人睡倒一片的确不得不让人将之与国民素质联系起来。
另外,即使商家允许深度体验,消费者也应适可而止,不过度体验。花钱的人可以约束自己,商家才能更好地把顾客当作上帝。
近日,北京市食药监局宣布将桶装饮用水列为高风险产品,全年将不定期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等微生物类,镉、铅、亚硝酸盐等污染物类以及农药类、理化类等24个指标。
将桶装饮用水纳入高风险管理,是因为在上半年市级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工作中,抽查了82家瓶桶装饮用水生产企业,发现不合格产品7批次,其中有6批菌落总数超标,最多的超标20多倍,还有一批桶装水亚硝酸盐超标。
应该说,这是一件便民惠民的大好事。笔者进一步建议,在各类事关居民食品、药品等安全的问题上,应将风险等级提高些,将风险管理提前,不应等到察觉缺陷后才亡羊补牢。
我们通常所说的风险是指某种特定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实际上风险是由两个因素组合而成:一是危险发生的可能性,即危险概率;二是危险事件产生的后果。
食品、药品、补品、饮品等涉及公众健康安全的产品影响区域大,而且如果出现问题后果较严重,所以理应提高风险等级,加强抽查。
笔者在网络上粗略检索了一下,此前质检部门将食用油、乳制品、白酒、婴幼儿奶粉等确定为高风险品种,也是察觉缺陷之后的应急补救措施。
这些措施在保障居民食品安全方面的确起到了及其重要的作用,但既然是一项有效措施,在各类和民众生命安全高度相关并且牵涉面较广的产品和问题上,就应提高风险管理等级,提前进行预防,防患于未然才是应有之义。